第267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67章
康熙召各重臣前來商議,而非擺在朝堂之上,其用意在於聽意見不一的各臣子“爭執吵架”。
如李之芳、梁清標等人,讚成的是擴大海軍之規模,重新編整軍隊。
如明珠與伊桑阿這些,則是主張維護八旗制度。
作為原八旗貴族,更傾向於維護八旗之制也能理解,主張將海軍編入八旗,設置海軍之將領為旗主之類,康熙對此不發一言。
他看了一眼索額圖。
同為八旗貴族出身,甚至是開國功勳之後的索額圖倒是啞巴了,畢竟太子自始至終是主張改革八旗之制的。
胤礽可不僅主張改革八旗,他還想廢了八旗,重編軍隊呢!
八旗之制,是不平等的,以下五旗供上三旗,人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擡旗是為麽麽?還不是上三旗地位之高,撫恤之多。所謂的八旗之制,是大清還未建成時,由先祖在滿人還在游牧時設立的,它根本上是個游牧部落的管理模式,早就不適應時代了。
軍隊要改,但不是現在,八旗舊貴族還紮根著,老家夥們還坐鎮著,得等他們不能再罩著子孫了,朝堂中、新軍中的新鮮血液長成了,再逐一替換,這樣改革帶來的陣痛才會少上一些。
漢臣們的訴求與滿臣又不同,他們維護國內中下層群體的利益,他們希望打破原有的舊制度,迎來能夠惠及更多人,獲得帝權之下更公平分蛋糕機會。而滿臣則更傾向於做上層得利者,維護家族之利,族群之利。
汗阿瑪傾向於用漢臣,是因為他們維護帝權,用他們,可防八旗貴族權勢過盛威脅帝王。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內閣,再到如今的南書房,皆為帝王權力更集中的設置的。
但汗阿瑪不會放棄滿人之利,他也需要滿臣們維護統治,這其中的平衡,要是放著胤礽自己,處在這樣的夾縫裏,他自認是做不到汗阿瑪那種游刃有餘的。放在前幾年,剛平定三藩之亂那會兒,康熙心中對漢臣仍有警惕,事到如今,國內安穩,而外頭有更大的敵人們湧現,整個世界的舞臺在眼前打開,哪裏還想著分化族群,腦子裏的想法是如何消化國內之矛盾,將國內散沙聚攏起來共抗外敵呢!
所以胤礽才害怕汗阿瑪“退休”啊!多年輕的汗阿瑪,總是動不動說一些讓他心驚肉跳的話,汗阿瑪要退休不幹了,讓他來搞,還不快刀斬亂麻把八旗制度給捅破了,到時候大清就亡了。
胤礽聽眾臣之言,無理論是編入八旗還是不編入八旗,眾臣皆讚成擴張軍隊規模,認為現在這個時機正適合、恰當。發展海軍,擴大陸軍,兩邊皆同時進行,陸軍為主,海軍為輔,各招兵買馬,增加戰爭儲備。
而對待西方各國態度,眾臣提出了“遠交近攻”之策。
“皇上,今有強敵在身側崛起,大清與西方各國隔著大海,而準噶爾汗部距離之近,隨時有威脅京城之憂。從其此前多次侵擾喀爾喀蒙古來看,噶爾丹之狼子野心,其意在於往東邊擴張,一旦喀爾喀蒙古失守,我京師重地便暴露其眼中。”
“臣懇請皇上出兵討伐準噶爾汗國,收覆西域!”
“臣亦主戰,噶爾丹不過面上臣服於我國,實則背地裏小動作不斷,一旦讓其有機可趁,將釀成大禍!而今北面邊境稍安,羅剎撤回軍力,正是我國大舉進攻西域之良機。”
戰爭資金充裕,軍隊供養足夠,糧倉糧草堆滿,此時不開戰還要等到什麽時候?等到噶爾丹揮師東進嗎?
也正是在這時,康熙提出了將禦駕親征。
胤礽多次聽汗阿瑪提及要親征準噶爾汗國,心裏對此有了一些準備,尤其是胤禛還提到汗阿瑪在他上一世曾“三征噶爾丹”,幾乎也認定了汗阿瑪會親自掌軍,徹底消滅從眼皮子底下生長出來的毒瘤。
眾位反應卻尤其劇烈,原先還極力主戰的眾臣紛紛出言,強烈要求康熙打消這種禦駕親征的危險想法。
康熙緩緩道:“噶爾丹乃自朕嗣位至今,目底下長出之毒瘤,朕欲除後快。先帝在時,即有收西域之志。今良機現於朕之前,太子長成能為朕監國,朕若不親往,盡將準噶爾汗部滅,而只在京待軍情來,實心難安。非朕不信諸將軍,實乃朕站於變之巨浪風口,必自將不安者掌於手中不可。”
康熙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雄主,且正當壯年,與北面邊境之亂不同,西域這地方,自古以來都被視為國土領地,而今噶爾丹未經京城同意便自稱汗王,成立汗國,獨立在外,可不得令帝王生拔除之心?
帝王禦駕親征,親自去鎮場子鼓舞士氣。他都那麽斬釘截鐵說了,臣子們再勸都沒有用。
麽麽君不可陷於危險境地,國有大將又何須皇上親自出馬?這些勸說之語在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征的康熙面前不過是蒼白之語。
康熙道:“待貿易盛會事了,便是出征之時!”
現在擺在他手裏的底牌足夠他對此戰胸有成竹,喀爾喀蒙古臣服聽令,北面邊境暫時安定,國庫足以支持戰事,如此種種,康熙絕不允許任何意外發生,定要快刀斬亂麻地將噶爾丹勢力清繳消滅。
拖延越久,則西面邊境不穩,又何談之後幾年的大建設,如何還能去應對世界之局?
次日朝會,康熙便宣布了即將親征的消息。帝王此征將帶著皇長子一起去,而太子則留於京城坐鎮監國。
胤禛怔了怔,他還以為,這一世的情況不如上一世緊急,汗阿瑪也許不會親征去鼓舞士氣,沒想到即使手中底牌更好,汗阿瑪還是如上一世做出一樣的選擇。
此後一段時間,胤礽都在關註朝中的戰事準備及各地軍情調動。
汗阿瑪調兵近十萬,親自做主帥,倒是將勒德洪等原宗室出身的將領給壓制了下去。
而大哥,趁此機會獲得了更多的兵權,手中勢力大漲。
胤礽若有所思,靜靜的看帝王游刃有餘布局,好像又學會了麽麽新的一箭三雕的技術。
康熙親征臨去前,囑咐胤礽:“朕出兵以西,欲將力皆沈於軍政之上,而京師之政,若不甚重要,則無需朕定,太子可自治。”
胤礽認真點頭,心中淒涼:孤才十六歲,才十六歲啊,就半只腳踏入社畜的境地。
京師之政大部分不傳入汗阿瑪那兒,與前幾回監國可完全不同,那是要他自己親自拿主意的。
康熙又道:“人都說長兄如父,而朕與保清皆去打仗,保成可多分一些時間關心一下弟弟們。”
不準胤礽去上書房的禁令,就這麽輕描淡寫的消了,胤礽眼前一亮。
“胤祉與胤禛,可以換部待著了,新部已安穩,你自己看著安排,這兩位兒子,朕是交給你帶了。”
胤礽道:“汗阿瑪,您就不能給兒臣多留一些輔臣?”
他怎麽可以把李之芳、李天馥,二李都帶走不算,還將梁清標也給帶走了,得虧得陳廷敬是在戶部掌國庫,沒能將陳廷敬給帶走。
納蘭明珠、勒德洪、索額圖全去了邊境,兩位王爺裕親王與恭親王也都帶兵打仗隨汗阿瑪一起去了。
留給胤礽可堪宰相來使喚的,只有年紀很大的王熙,初任文華殿大學士的原翰林院掌事徐元文。
其他大學士一網打盡全部打包帶走,剩下胤礽想要問人,只能將各部院大臣招來開會。
康熙道:“朕帶走的皆是精通戰略,善於打仗之人,給你留的皆是善於治國,整頓內政之人。”
胤礽:“您將既善於打仗,又善於治國理政的也給帶走了。”
康熙試探地問他:“那朕將索額圖給你留下?”
胤礽還沒點頭,康熙鼻孔噴氣,擡起下巴斜眼瞥他:“你想得倒美。”
胤礽:“……”
康熙見太子如霜打過的茄子,蔫了,不由安慰他:“京城這兒大約不會有麽麽特別重大的事兒,尋常治國之政要,你待在朕身邊學了那麽多,自己就會理政了,不必擔心無法獨當一面。”
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朕相信你,你可以斷奶。
胤礽如同被拋棄的小狗,眼巴巴瞅著汗阿瑪帶走了一大批老驢,越走越遠,有心挽留,心痛到難以呼吸。
從康熙走以後,胤礽便陷入了如陀螺般告訴運轉的狀態。
內閣大學士只剩下兩人,王熙年紀還很大了,所以胤礽只能用一個半。
徐元文是個面無表情的石頭,他矜持的很,對太子不假辭色,他只負責自己手裏接到的政務,拒絕了胤礽將更多事情分給他。
胤礽看看自己只剩下的一個半毛驢,又看看被奏折海洋圍住的書案,沒了三姥爺幫忙幹活,他就只能把回家考科舉的阿珍和去外學深造積累資歷的德柱叫回來了。
曹珍原本是打算走科舉這一條路的,成了親算是有了家室,之後就該立業了,也許是見多了自己父親身居高位被其他同僚攻殲其非科舉出身,曹珍尤其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做一個正統科舉出身的官。
胤礽呼叫曹珍時,其實是有些猶豫的,若今年放棄,也許阿珍三年後才能繼續考了,這就很遺憾。
德柱卻勸他:“若是曹珍知道奴才回到殿下身邊做事,而自己被撇下,也許會更遺憾。”
小時候的曹珍就動不動哭鼻子,現在不知道他還會淚灑現場嗎?
胤礽於是去信,問曹珍可願回京做事?
曹珍毫不猶豫放棄了自己考中的鄉試功名,一聽召喚立刻回京。
考科舉有做太子殿下秘書重要嗎?他曹珍是立志要做殿下手下第一鷹犬,哦不,第一秘書的人!
留守兒童已經很慘了,卻還要幹活,那就更慘,胤礽數了數同病相憐的胤祉與胤禛,趁機將有做皇帝經驗的胤禛也給拎了過去。
彼時,胤禛正與會開口說話的胤禎對線,胤禎公主扯開一抹陰森森的笑容,趁著額娘不在,奶聲奶氣地對胤禛,以惡意滿滿的口吻說道:“我的四哥,你恐怕還不知道,自己費盡心思攢下來的國庫,全給弘歷那小子敗光了吧?”
“下江南,下江南,汗阿瑪下江南是為了治國理政,緩和滿漢矛盾,你兒子下江南,是為了江南的美女與好風光!哈哈哈哈哈。”
胤秅臉色黑如鍋底:“果然是你。”
“怎麽,弟弟此前給你托夢,你都忘記了?”胤禎公主說話太急,吐出了一個奶泡泡,沒忍住打了個嗝,原本囂張的臉色一僵,尷尬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女娃娃皮膚嫩,耳尖通通紅。
胤禛深吸一口氣,正要說話,外頭傳來了紛亂之聲,德妃走了進來。
他立刻收住話,與胤禎假裝在玩耍。
胤禎:“……”
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也假裝在玩耍。
德妃笑了:“瞧你,這麽喜歡溫實妹妹嗎?”
胤禛違心道:“妹妹合了眼緣,她比溫憲胖了許多,一瞧就有福氣。”
德妃忍不住輕笑開了:“是啊,溫實一瞧就是有福氣的。”
“對了,太子殿下派乾清宮的魏公公來找你,說是要你去輔佐,一同治國理政。”
德妃眼中滿是欣喜與鼓勵,她希望四阿哥能夠在朝中占據更高的地位。
胤秅:“……”
就知道我逃不過這一劫。
胤禎公主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麽麽治國理政?老四才十一歲,這就能參與治國了,他到底給太子灌了麽麽迷魂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康熙召各重臣前來商議,而非擺在朝堂之上,其用意在於聽意見不一的各臣子“爭執吵架”。
如李之芳、梁清標等人,讚成的是擴大海軍之規模,重新編整軍隊。
如明珠與伊桑阿這些,則是主張維護八旗制度。
作為原八旗貴族,更傾向於維護八旗之制也能理解,主張將海軍編入八旗,設置海軍之將領為旗主之類,康熙對此不發一言。
他看了一眼索額圖。
同為八旗貴族出身,甚至是開國功勳之後的索額圖倒是啞巴了,畢竟太子自始至終是主張改革八旗之制的。
胤礽可不僅主張改革八旗,他還想廢了八旗,重編軍隊呢!
八旗之制,是不平等的,以下五旗供上三旗,人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擡旗是為麽麽?還不是上三旗地位之高,撫恤之多。所謂的八旗之制,是大清還未建成時,由先祖在滿人還在游牧時設立的,它根本上是個游牧部落的管理模式,早就不適應時代了。
軍隊要改,但不是現在,八旗舊貴族還紮根著,老家夥們還坐鎮著,得等他們不能再罩著子孫了,朝堂中、新軍中的新鮮血液長成了,再逐一替換,這樣改革帶來的陣痛才會少上一些。
漢臣們的訴求與滿臣又不同,他們維護國內中下層群體的利益,他們希望打破原有的舊制度,迎來能夠惠及更多人,獲得帝權之下更公平分蛋糕機會。而滿臣則更傾向於做上層得利者,維護家族之利,族群之利。
汗阿瑪傾向於用漢臣,是因為他們維護帝權,用他們,可防八旗貴族權勢過盛威脅帝王。從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內閣,再到如今的南書房,皆為帝王權力更集中的設置的。
但汗阿瑪不會放棄滿人之利,他也需要滿臣們維護統治,這其中的平衡,要是放著胤礽自己,處在這樣的夾縫裏,他自認是做不到汗阿瑪那種游刃有餘的。放在前幾年,剛平定三藩之亂那會兒,康熙心中對漢臣仍有警惕,事到如今,國內安穩,而外頭有更大的敵人們湧現,整個世界的舞臺在眼前打開,哪裏還想著分化族群,腦子裏的想法是如何消化國內之矛盾,將國內散沙聚攏起來共抗外敵呢!
所以胤礽才害怕汗阿瑪“退休”啊!多年輕的汗阿瑪,總是動不動說一些讓他心驚肉跳的話,汗阿瑪要退休不幹了,讓他來搞,還不快刀斬亂麻把八旗制度給捅破了,到時候大清就亡了。
胤礽聽眾臣之言,無理論是編入八旗還是不編入八旗,眾臣皆讚成擴張軍隊規模,認為現在這個時機正適合、恰當。發展海軍,擴大陸軍,兩邊皆同時進行,陸軍為主,海軍為輔,各招兵買馬,增加戰爭儲備。
而對待西方各國態度,眾臣提出了“遠交近攻”之策。
“皇上,今有強敵在身側崛起,大清與西方各國隔著大海,而準噶爾汗部距離之近,隨時有威脅京城之憂。從其此前多次侵擾喀爾喀蒙古來看,噶爾丹之狼子野心,其意在於往東邊擴張,一旦喀爾喀蒙古失守,我京師重地便暴露其眼中。”
“臣懇請皇上出兵討伐準噶爾汗國,收覆西域!”
“臣亦主戰,噶爾丹不過面上臣服於我國,實則背地裏小動作不斷,一旦讓其有機可趁,將釀成大禍!而今北面邊境稍安,羅剎撤回軍力,正是我國大舉進攻西域之良機。”
戰爭資金充裕,軍隊供養足夠,糧倉糧草堆滿,此時不開戰還要等到什麽時候?等到噶爾丹揮師東進嗎?
也正是在這時,康熙提出了將禦駕親征。
胤礽多次聽汗阿瑪提及要親征準噶爾汗國,心裏對此有了一些準備,尤其是胤禛還提到汗阿瑪在他上一世曾“三征噶爾丹”,幾乎也認定了汗阿瑪會親自掌軍,徹底消滅從眼皮子底下生長出來的毒瘤。
眾位反應卻尤其劇烈,原先還極力主戰的眾臣紛紛出言,強烈要求康熙打消這種禦駕親征的危險想法。
康熙緩緩道:“噶爾丹乃自朕嗣位至今,目底下長出之毒瘤,朕欲除後快。先帝在時,即有收西域之志。今良機現於朕之前,太子長成能為朕監國,朕若不親往,盡將準噶爾汗部滅,而只在京待軍情來,實心難安。非朕不信諸將軍,實乃朕站於變之巨浪風口,必自將不安者掌於手中不可。”
康熙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雄主,且正當壯年,與北面邊境之亂不同,西域這地方,自古以來都被視為國土領地,而今噶爾丹未經京城同意便自稱汗王,成立汗國,獨立在外,可不得令帝王生拔除之心?
帝王禦駕親征,親自去鎮場子鼓舞士氣。他都那麽斬釘截鐵說了,臣子們再勸都沒有用。
麽麽君不可陷於危險境地,國有大將又何須皇上親自出馬?這些勸說之語在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征的康熙面前不過是蒼白之語。
康熙道:“待貿易盛會事了,便是出征之時!”
現在擺在他手裏的底牌足夠他對此戰胸有成竹,喀爾喀蒙古臣服聽令,北面邊境暫時安定,國庫足以支持戰事,如此種種,康熙絕不允許任何意外發生,定要快刀斬亂麻地將噶爾丹勢力清繳消滅。
拖延越久,則西面邊境不穩,又何談之後幾年的大建設,如何還能去應對世界之局?
次日朝會,康熙便宣布了即將親征的消息。帝王此征將帶著皇長子一起去,而太子則留於京城坐鎮監國。
胤禛怔了怔,他還以為,這一世的情況不如上一世緊急,汗阿瑪也許不會親征去鼓舞士氣,沒想到即使手中底牌更好,汗阿瑪還是如上一世做出一樣的選擇。
此後一段時間,胤礽都在關註朝中的戰事準備及各地軍情調動。
汗阿瑪調兵近十萬,親自做主帥,倒是將勒德洪等原宗室出身的將領給壓制了下去。
而大哥,趁此機會獲得了更多的兵權,手中勢力大漲。
胤礽若有所思,靜靜的看帝王游刃有餘布局,好像又學會了麽麽新的一箭三雕的技術。
康熙親征臨去前,囑咐胤礽:“朕出兵以西,欲將力皆沈於軍政之上,而京師之政,若不甚重要,則無需朕定,太子可自治。”
胤礽認真點頭,心中淒涼:孤才十六歲,才十六歲啊,就半只腳踏入社畜的境地。
京師之政大部分不傳入汗阿瑪那兒,與前幾回監國可完全不同,那是要他自己親自拿主意的。
康熙又道:“人都說長兄如父,而朕與保清皆去打仗,保成可多分一些時間關心一下弟弟們。”
不準胤礽去上書房的禁令,就這麽輕描淡寫的消了,胤礽眼前一亮。
“胤祉與胤禛,可以換部待著了,新部已安穩,你自己看著安排,這兩位兒子,朕是交給你帶了。”
胤礽道:“汗阿瑪,您就不能給兒臣多留一些輔臣?”
他怎麽可以把李之芳、李天馥,二李都帶走不算,還將梁清標也給帶走了,得虧得陳廷敬是在戶部掌國庫,沒能將陳廷敬給帶走。
納蘭明珠、勒德洪、索額圖全去了邊境,兩位王爺裕親王與恭親王也都帶兵打仗隨汗阿瑪一起去了。
留給胤礽可堪宰相來使喚的,只有年紀很大的王熙,初任文華殿大學士的原翰林院掌事徐元文。
其他大學士一網打盡全部打包帶走,剩下胤礽想要問人,只能將各部院大臣招來開會。
康熙道:“朕帶走的皆是精通戰略,善於打仗之人,給你留的皆是善於治國,整頓內政之人。”
胤礽:“您將既善於打仗,又善於治國理政的也給帶走了。”
康熙試探地問他:“那朕將索額圖給你留下?”
胤礽還沒點頭,康熙鼻孔噴氣,擡起下巴斜眼瞥他:“你想得倒美。”
胤礽:“……”
康熙見太子如霜打過的茄子,蔫了,不由安慰他:“京城這兒大約不會有麽麽特別重大的事兒,尋常治國之政要,你待在朕身邊學了那麽多,自己就會理政了,不必擔心無法獨當一面。”
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肩:朕相信你,你可以斷奶。
胤礽如同被拋棄的小狗,眼巴巴瞅著汗阿瑪帶走了一大批老驢,越走越遠,有心挽留,心痛到難以呼吸。
從康熙走以後,胤礽便陷入了如陀螺般告訴運轉的狀態。
內閣大學士只剩下兩人,王熙年紀還很大了,所以胤礽只能用一個半。
徐元文是個面無表情的石頭,他矜持的很,對太子不假辭色,他只負責自己手裏接到的政務,拒絕了胤礽將更多事情分給他。
胤礽看看自己只剩下的一個半毛驢,又看看被奏折海洋圍住的書案,沒了三姥爺幫忙幹活,他就只能把回家考科舉的阿珍和去外學深造積累資歷的德柱叫回來了。
曹珍原本是打算走科舉這一條路的,成了親算是有了家室,之後就該立業了,也許是見多了自己父親身居高位被其他同僚攻殲其非科舉出身,曹珍尤其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做一個正統科舉出身的官。
胤礽呼叫曹珍時,其實是有些猶豫的,若今年放棄,也許阿珍三年後才能繼續考了,這就很遺憾。
德柱卻勸他:“若是曹珍知道奴才回到殿下身邊做事,而自己被撇下,也許會更遺憾。”
小時候的曹珍就動不動哭鼻子,現在不知道他還會淚灑現場嗎?
胤礽於是去信,問曹珍可願回京做事?
曹珍毫不猶豫放棄了自己考中的鄉試功名,一聽召喚立刻回京。
考科舉有做太子殿下秘書重要嗎?他曹珍是立志要做殿下手下第一鷹犬,哦不,第一秘書的人!
留守兒童已經很慘了,卻還要幹活,那就更慘,胤礽數了數同病相憐的胤祉與胤禛,趁機將有做皇帝經驗的胤禛也給拎了過去。
彼時,胤禛正與會開口說話的胤禎對線,胤禎公主扯開一抹陰森森的笑容,趁著額娘不在,奶聲奶氣地對胤禛,以惡意滿滿的口吻說道:“我的四哥,你恐怕還不知道,自己費盡心思攢下來的國庫,全給弘歷那小子敗光了吧?”
“下江南,下江南,汗阿瑪下江南是為了治國理政,緩和滿漢矛盾,你兒子下江南,是為了江南的美女與好風光!哈哈哈哈哈。”
胤秅臉色黑如鍋底:“果然是你。”
“怎麽,弟弟此前給你托夢,你都忘記了?”胤禎公主說話太急,吐出了一個奶泡泡,沒忍住打了個嗝,原本囂張的臉色一僵,尷尬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女娃娃皮膚嫩,耳尖通通紅。
胤禛深吸一口氣,正要說話,外頭傳來了紛亂之聲,德妃走了進來。
他立刻收住話,與胤禎假裝在玩耍。
胤禎:“……”
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也假裝在玩耍。
德妃笑了:“瞧你,這麽喜歡溫實妹妹嗎?”
胤禛違心道:“妹妹合了眼緣,她比溫憲胖了許多,一瞧就有福氣。”
德妃忍不住輕笑開了:“是啊,溫實一瞧就是有福氣的。”
“對了,太子殿下派乾清宮的魏公公來找你,說是要你去輔佐,一同治國理政。”
德妃眼中滿是欣喜與鼓勵,她希望四阿哥能夠在朝中占據更高的地位。
胤秅:“……”
就知道我逃不過這一劫。
胤禎公主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麽麽治國理政?老四才十一歲,這就能參與治國了,他到底給太子灌了麽麽迷魂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